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唐人的饮食习惯

唐人的饮食习惯

唐朝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旺盛,饮食生活的开放使唐代的饮食文化表现出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绚丽多彩。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在汉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至唐最盛。

在汉代,张骞(qiān)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西域的特产先后传入内地,大大丰富了中国民族的饮食文化生活;而中国民族精美的肴馔和烹饪技艺也逐渐西传,为当地人民所喜欢。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这种变化也使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唐人偏爱奶制品,即营养价值高,又可强身健体。唐人之所以能长得高大威猛,丰腴(yú)骄艳,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关系甚密。


汉人接受胡族饮食时,往往渗进了自己本族饮食文化,如羊盘肠雌解法,用米、面作配料作糁,以姜、桂、橘皮作香料去掉膻腥以适合汉人的口味。而汉人饮食在胡人那里也被改头换面,如北魏鲜卑等民族嗜食寒具、环饼等唐人食品,为适合本民族的饮食习惯而以牛奶、羊奶和面,粉饼也要加到酪浆里面才肯食用。由此可见,尽管两民族在饮食原料的使用上都在互相融合,但在制作方法上还是照顾到了本民族的饮食特点。这种吸收与改造极大地影响了唐代及其后世的饮食生活,使之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包罗众多民族特点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

没有汉唐时期的胡汉饮食交流,中国后世的饮食文化将会苍白得多,胡汉各族的饮食生活也将会单调得多。同时,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原料交流与融合,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